裸鲤“育幼师” 守护青海湖“精灵”-天天头条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23-02-01 07:34:51

1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宁市城北区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这里有18口室外裸鲤培育池塘,3个恒温循环水育苗车间,共有2000万尾左右青海湖裸鲤鱼苗在此越冬。

阳光透过冰面照射在18口冰封的鱼塘里,为过冬的小鱼苗增氧增温。这片池塘是裸鲤来到裸鲤救护中心的第一站,田文根是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室外原种场鱼苗的培育和水质监测工作。据他介绍,鱼塘的水质决定着鱼苗的健康状况。在冬季,及时扫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冰层下面的裸鲤鱼苗是靠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生存,如果雪附着在冰层上,阳光无法透进,就容易造成缺氧。


(资料图)

走进青海湖裸鲤“育婴室”,一口口池塘里,隐约可见一尾尾黑色的小鱼苗在欢快游动。恒温循环水车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入冬以后,高原气温较低,这里就像是裸鲤的幼儿园,在这里,它们从针尖大小的鱼苗经过捞鱼、人工授精、胚胎发育、出膜、平游、幼苗培育至一龄鱼种,最后再送它们回到美丽的青海湖。”

从濒临灭绝到鱼翔浅底,一尾湟鱼的兴衰成为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激起青海湖生态华丽“蝶变”的层层涟漪。目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裸鲤资源量大幅回升。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育幼师”们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气候变化对青海湖裸鲤种群结构影响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加强青海湖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打冰眼,对鱼苗进行日常投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技术人员记录循环水养殖池的水体温度。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技术人员正在测量鱼体的身长。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育幼师”精心呵护每个池塘。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技术人员正在观察小球藻生长情况。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鱼鸟欢跃离不开“育幼师”的守护。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室外裸鲤培育池塘。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技术人员对循环水养殖池育苗投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摄

记者 李娜 魏雅琪 陆广涛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净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